大豆归仓需要政策托底、金融赋能、保险给力。近日,记者走进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的佳木斯市、双鸭山市乡村,探寻在金融力量支持下,大豆收购工作如何推进?金融创新举措在大豆种植、收储及加工链条中又发挥着怎样的助力作用?

黑龙江省富锦市剑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洺睿最近心情不错。
“合作社的2万多亩大豆田几天前刚刚收完,今年我们种的是高油大豆,产量还真不赖,亩均产量有460多斤!等忙完秋整地我就把大豆运走卖掉。”在他身后不远处刚收割完的地块里,整地机械正在加速推进。
在富锦市另一片大豆田里,东富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付君刚刚送走平安产险的测产人员。“今年咱这地区雨水不太平均,有的低洼地块有积水,影响了大豆产量。这不有保险兜底嘛,这点损失不算啥。”付君说。
一边是卖粮无忧,一边是受损可赔,与传统只能“看天吃饭”、被动承受市场波动不同,两家合作社如今能踏踏实实种大豆,是因为手中多了金融支持这件“秘密武器”。
两家合作社在前几年尝到“保险+期货”带来的甜头后,今年又参与了“订单+保险+期货+信贷”的“银期保”项目,寻求更全面、更稳定的风险保障。在收粮端也同样少不了金融力量的加持,金融机构提前谋划部署和行动,以充足的资金储备和高效的金融服务全力保障秋粮收购资金供应,确保“钱等粮”。
大豆归仓需要政策托底、金融赋能、保险给力。近日,记者走进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的佳木斯市、双鸭山市乡村,探寻在金融力量支持下,大豆收购工作如何推进?金融创新举措在大豆种植、收储及加工链条中发挥着怎样的助力作用?
金融力量如何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护航?
富锦市素有“北国粮都”的美誉。因其位于世界上仅有的三块冲积黑土平原之一的中心地带,优质耕地面积达920万亩,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大豆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在“扩大豆、提产能”的政策指引下,富锦加快大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金融需求也进一步提升。
虽然今年是个丰收年,但回想起2023年那场冰雹,付君仍然心有余悸。本是充满期盼的一年,他却差点遭遇一场“滑铁卢”。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2023年的9月底,大豆收获的前夕突然来了一场猛烈的冰雹,当时乒乓球大小的冰雹砸向已经成熟的大豆,大豆就像西瓜一样‘嘭’的爆裂开了,给我心疼坏了!”付君连连摇头。
好在那年他参加了中粮期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期货”)大豆“保险+期货”收入险项目,享受到了金融工具带来的红利。“合作社的3.9万亩大豆田参加了收入保险,最终获得理赔200余万元。我们不再害怕遭灾了,收入更有保障了。”
这次意外的冰雹,让付君和张洺睿更加意识到金融兜底的重要性,加强风险管理的念头在他俩脑海里深深地扎了根。“一听说中粮期货推出了‘银期保’这个新项目,我俩赶紧咨询报名。”付君说。
中粮期货的期货保险部负责人陈驰告诉记者,“银期保”实际上是对“保险+期货”的再延伸。“我们在东北地区开展‘保险+期货’业务多年,对接过当地很多合作社,也目睹了一些合作社经营发展的起落,深感合作社经营、农户种植的不易。由于贷款投放和保单出具存在时间差,大豆种植和出售也存在时间差,如何满足农户信贷需求、进一步帮助农户扩大种植规模,一度成为我们的新难题。”陈驰说。
为更好满足当地大豆发展的金融需求,今年6月,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的支持下,中粮期货联合旗下风险管理子公司中粮祈德丰(北京)商贸有限公司、浙商期货、中粮贸易、中国供销粮油、工商银行、平安产险等机构以“银期保”的综合服务模式,为大豆种植提供全产业链的风险管理服务,弥合了贷款投放和保单出具、大豆种植和出售之间的时间差,极大满足了农户的信贷需求。
“通过引入产业龙头订单企业和金融机构,解决了农户卖粮和贷款两大难题,帮助农户稳产增收。这一创新模式首先在黑龙江北安市生根发芽,截至2024年底,仅北安当地,这一模式覆盖面积已从最初种植规模3万亩扩大到30万亩。”陈驰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富锦市“银期保”项目服务主体为富锦市四家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每亩保费54元,总保费382万元,由大商所补贴30%保费。项目覆盖大豆面积逾7万亩,总保额约5100万元,预计可实现订单收购逾1.3万吨。该项目由中国工商银行富锦支行为合作社授信,集贤县天兴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提供订单收购,平安产险进行承保。
“大豆收入保险的保险期是从今年的6月30日到9月30日,目标收入基本覆盖了合作社的种植成本,合作社可以安心种植。”中粮祈德丰(北京)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昊表示。
“这个项目解决了我们的痛点!传统的‘保险+期货’虽然对咱的收入有保障,但是贷款、卖粮还得我们自己解决。以前想扩大规模,自己找资金和贷款的成本很高,现在通过这个模式,银行能给合作社直接增加贷款额度,降低利息,这部分降低的成本足够覆盖保费了!”张洺睿给记者算起了账。
“加入这个项目后,贷款的手续和条件也更便利和宽松了。今年中国工商银行富锦支行给合作社批了种植贷款,贷款年化利率只有3%。”付君笑呵呵地说,“这下终于可以放心地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了!”
而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这样的模式也帮其筛选出了更稳定更优质的融资对象,并通过市场化手段将风险从农户成功转移至期货市场,不仅满足了农户的融资需求,还通过多重保障机制降低了银行的坏账率。“传统农业的信贷风险一直是我们面临的困扰。第一是自然风险,即农业经营主体如果受灾了,还能不能按时还款;第二是资金风险,即贷款后资金是否真的用于农业方面的投资;第三是市场风险,即农产品价格波动是否会影响主体收入。”中国工商银行富锦支行副行长崔洋对记者坦言,“在如今的创新项目下,银行可以依据保单和订单信息,为农户提供低息贷款,其还款来源与保险赔付和粮款紧密相连,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农户授信模式。除此之外,保险理赔和粮款账户都为贷款银行账户,保障了银行资金回款安全。”
由此可见,“银期保”等一些服务于大豆产业链的金融创新项目不仅可以确保农民在种植到销售的全过程中都能获得稳定的收益,进而激发他们的种植积极性,同时也让种植、收购、仓储等产业链上的各方能实现合作共赢。
如今,在大豆田测产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准确性,遥感等“黑科技”轮番上场,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农业灾害遥感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健熙团队与金智农(北京)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AI+卫星遥感的精准农业风险平台”为这个创新金融项目提供作物长势监测、灾害评估及产量测定。“通过这张卫星遥感监测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农作物的长势、环境、病虫害、灾情等相关数据和图像信息,覆盖从田间数据采集到保单核算落地定损流程的所需数据,让定损理赔从‘跑断腿’变成‘一键看图’。”平安产险浙江分公司农险部总经理孙瑞介绍。
大豆归仓背后有哪些金融机构的努力?
连日来,一辆辆运粮车往来穿梭于东富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仓库和双鸭山市集贤县天兴粮食收储有限公司之间。取样、化验、检斤一条龙作业,运粮车的引擎声、卸车时大豆的“哗哗”声、农户的交谈声,宛如一曲丰收交响乐。放眼望去,金灿灿的大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我今年已经卖了400吨大豆了。合作社种的是高蛋白大豆‘垦农34’,已卖出的这些大豆平均蛋白质含量能达到39.5%,每吨大豆的价格3860元,合每斤1.93元。”付君一边忙着指挥运粮车倒车一边介绍着。
记者了解到,中粮贸易下属的天兴粮库是“银期保”项目里的订单方,该粮库和富锦四家合作社签订基于期货价格的远期订单收购合同,锁定销售渠道,秋收后直接入库结算。合同中同时规定了收粮标准,可以助力合作社以销定产——合作社年初对承包土地的规模、资金、种植品种等方面做好规划,确保产品数量、质量与市场需求高度匹配。
“富锦拥有不少大型粮库,大豆加工企业众多,同时也是东北粮食外运枢纽,‘银期保’项目有效与富锦市现有的粮食仓储、加工、物流产业衔接,形成全链条服务,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经营风险、提升产业链价值,并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佳木斯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个项目在农户与收粮企业签订售粮合同后,增加了二次点价环节,使农户能够享受后期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合作社大豆收割入库后正常与粮库结算粮款,同时可开展二次点价操作,服务期限为6个月,只要后期期货盘面价格高于合作社送粮入库时确定的期货初始价格,农户就可以进行二次点价,不用担心错过后续粮价上涨的收益。”陈驰介绍说。
像这样热火朝天的收粮景象正在富锦市多个收粮点上演着。清晨的阳光刺破云层,在富锦市金正油脂有限公司的门前,运粮车早已排起“长龙”。加工厂内,浓郁的豆香扑鼻而来,新收购的大豆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经过一系列现代化加工制成了豆油和豆粕,随后将陆续通过公路汽车运输和铁路发往多地。这家成立于2005年、以大豆加工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正经历着一年中最繁忙的生产季节。
公司负责人金壮在产线前来回踱步,查看着生产进度。“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可日加工大豆600吨。生产出的豆粕即将送往辽宁沈阳那边的饲料厂。”他告诉记者,“我们这段时间主要收购的是富锦周边和饶河等地的大豆。我们对大豆蛋白含量的要求较高,蛋白质含量能达到45%的我们按每斤2.5元收购。”
金壮告诉记者,就在几个月前,他还在为收大豆的资金发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富锦市支行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临近大豆收购季,订单量大,原材料采购急,我们的融资需求更为迫切。农发行富锦市支行了解到我的需求后主动对接,加班加点为我们处理业务,从启动调查审批到最终成功投放,这笔1000万元的秋粮收购贷款仅仅用了不到半天时间。”金壮激动地说。
秋粮收购时间集中、资金需求量大,企业常面临短期流动性压力。为此,金融机构主动靠前服务,确保“有钱收粮”。
在距离富锦市230公里的佳木斯市桦南县,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桦南县宏安粮油贸易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技术人员正在对新收大豆进行质检、称重。“除了进行食用植物油、豆粕饲料加工外,2019年我们的仓库被大连商品交易所批准成为黄大豆1号指定交割仓库,入库之前工作人员会对大豆进行检验和验收,只有符合标准的商品才能用于交割。”公司负责人安志远说道。
他透露,今年大豆种植户的出售积极性颇高。“现在价格也合适,蛋白质含量达到39%的大豆每斤可以卖到2.01元,达到41%则可以卖到2.09元,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我们和农发行桦南县支行合作快20年了,每年都是早早就审批了贷款,让我们能抓农时、早收粮,顺利完成秋粮收购,也让农户放心。”
双鸭山市作为全省重要的粮食产区,大豆种植同样占据重要地位。“我们公司的业务以大豆深加工为主,年加工能力为15万吨,主要产品有食品粕和大豆油。现在正处于大豆大量上市的阶段,公司在国庆节前就开始入市采购,现在已经采购了1万余吨。在大豆收购过程中农发行宝清县支行对我们的支持也很‘给力’,给了我们6000万元的贷款额度呢,现在已经投放贷款3400万元,支持我们收购大豆9300吨。”黑龙江省祥源油脂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郭加加说。
怎么把丰收装进农民的“钱袋子”?
又一个收购旺季到来,这场关乎全年粮食安全的“大考”,也考验着金融系统的支持能力。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有关部门频频出台金融政策,采取相关举措,为粮食保供筑牢金融根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降低产粮大县农业保险县级保费补贴承担比例,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指出,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体系,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202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增强粮食安全金融保障,加大对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信贷资源倾斜,扩大大豆和油料种植、购销、加工等环节信贷投入。鼓励地方开展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试点,加大信贷与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有机衔接。
在保险政策方面,以大豆产业为例,去年9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其中提到,2025年,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覆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2026年,将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等相关中央单位纳入政策范围,实现政策全国全面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黄淮海地区遭受连阴雨的持续影响,给“三秋”生产带来不小的困扰。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及时召开黄淮受灾地区农业保险理赔专题座谈会,研究部署加快保险理赔进度、提升服务质效的具体举措,提出各保险机构要强化时效优先,将理赔服务纳入秋粮抢收抢烘应急机制,开通秋粮理赔绿色通道等。
在深化融资对接服务方面,早在2021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活动,通过“主体直报需求、农担公司提供担保、银行信贷支持”的模式,为农民群众提供便捷有效的信贷服务,并于次年提出常态化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优化农担奖补机制。信贷直通车技术支持方数据显示,从2021年5月14日至2025年11月12日,已有876万个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信贷直通车执行信贷申请,申请金额23970亿元,累计授信470万笔,授信金额13718亿元。
在这些农业经营主体中,种植大豆等粮油作物的不在少数,贷款服务的便利直接助力其持续扩大种植规模。全国多地也积极利用这一服务平台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支持,例如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在《西充县2025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中提出,依托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项服务行动,精准提供信贷支持。
针对设施农业的融资需求,2023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做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谋划储备的通知》,将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库,做好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渔业、现代物流设施等各类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谋划储备,引导加大融资支持。
与此同时,为充分发挥全国农担体系的力量,中央财政对政策性农担业务实行担保费用补助和业务奖补,省级财政也进一步建立健全担保费用补助和业务奖补政策,支持省级农担公司降低担保费用和应对代偿风险,确保政策性农担业务贷款主体实际负担的担保费率不超过0.8%。
还有多项政策“真金白银”补贴粮油种植户。例如各地通过贷款贴息支持,引导鼓励加大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投入,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现代设施农业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总额度由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年利率由1.75%降至1.5%,领域延伸覆盖至粮油加工。
在一幅幅带来喜悦的丰收图景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滋润。记者注意到,金融机构也正在积极创新贷款产品模式。例如,农发行与国家粮食交易协调中心联合开发创新融资业务模式——竞拍贷,主要解决国家粮食交易协调中心和各省粮食交易中心会员企业竞拍政策性粮食的合同履约融资需求,竞拍品种为最低收购价粮和地方储备轮换粮,包含大豆、玉米、水稻等作物。今年7月,农发行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支行成功投放全省系统内首笔“竞拍贷”775万元。“这笔‘竞拍贷’来得很及时!解决了我们竞拍启动资金短缺的难题,让我们能够及时锁定优质粮源,保障加工生产的连续性。”获贷企业桦川县顺发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奚传启表示。
夕阳将最后一抹余晖洒向大地。送走今天的最后一辆运粮车后,付君关上粮库门,手机发出“滴滴”提示音,原来是销售大豆款到账的信息。一天的“监工”结束后,张洺睿仍然没闲着,他时刻关注着大豆的价格走势,在心里默默盘算起今年的大豆收益。金融这双看不见的“大手”,正为千千万万像他俩一样的农业经营主体筑起一道道坚实的防线,帮助他们将大豆田里的丰收美景转化为富裕美好的幸福生活。
本文来源:农民日报 全媒体记者钟欣 祖爽